本報記者? 周春雨
中國展覽市場任何蛛絲馬跡的變化,都牽動著全球展覽巨頭們的敏感神經。
日前,在昆明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CEFCO 2015),吸引全球展覽巨頭悉數到場。
在本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上,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王錦珍指出,中國展覽市場日益受到世界展覽業界的關注,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加快轉型,國際市場和中國市場的雙向需求將推動世界展覽業加速“東移”。
2014年度《報告》出爐
作為世界第三大展覽專業論壇,每年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期間發布的《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已成與會中外展覽業界期待的一道“主菜”。
可以說,每一年度的《報告》都顯現出中國展覽市場格局的不同變化。在新常態下,2014年度《報告》的出爐更將關系到會展企業的規劃和市場布局。
根據《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展覽市場總量延續了近幾年的上升趨勢,但相比前幾年超過10%的年增量有所放緩。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共舉辦經貿類展覽會2423個,比2012年增加約18.02%,比2013年增長4.2%;展覽總面積約為7110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約17.97%,比2013年增加2.6%。增速放緩的同時,中國展覽市場正在經歷區域性調整。
據統計,2014年共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展會數量正增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展會數量下降。增長的地區呈現差異化態勢,使得東部與中部、西部地區展覽市場的差距逐步縮小。
與此同時,2014年境外展整體規模穩步提升,各主要指標進一步增長,西歐、北美依然是境外展最大的目標市場。
《報告》指出,中國展覽業辦展水平日趨專業化,品牌化進程加快,場館建設方興未艾,會展教育持續發展。
2015年,中國展覽業將在保持低速增長的同時進行優化和整合。中西部地區的展覽業將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更大的發展空間,新興產業、高附加值行業展會的比例將進一步提升。
新常態下的驅動力
本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重在探討經濟新常態下中國會展業的發展,尋求新的增長點和驅動力。
針對會展業界關注的新常態下的市場環境,王錦珍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全力推動改革創新,破除束縛創新的壁壘,遵循市場規律,完善管理機制,加快信息化進程,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新道路、新模式。
二是積極優化發展環境,要加快制定和推廣會展行業標準,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構建行業誠信體系,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引領、推動中國會展業走專業化、規范化的發展道路。
三是不斷放大會展功能,要將會展活動打造成展示國家和地區形象的宣傳平臺、深化經濟技術合作的發展平臺、促進對外貿易與投資的開放平臺、推動互聯互通的連接平臺,充分發揮會展活動的多種功能和輻射效應,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
王錦珍強調,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自創立以來,秉承“開放、合作、互贏”的宗旨,致力于為中外會展業界、政府與非政府組織間的廣泛交流與合作搭建起一個高端平臺,促進業界信息溝通、文化交流和經濟合作,推進中國會展業法制化、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發展。
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副司長呂繼堅出席開幕式時表示,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經過多年培育,為中外展覽業間的交流搭建了重要平臺。
此外,與會人士在“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應用”講座上獲知,中國會展移動互聯終端服務水平已領先于歐美,這是中國會展業使用互聯網技術進步的有力證明。
由資本到服務標準
2014年,最大的場館在上海落成以及民營會展企業的上市,引發新一輪的市場競爭。
本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的其中兩場分會議:“上市!上市?——會展企業的融資之路”、“甲方乙方——參展方與主辦方的對話”,成為中外與會同行角力的“戰場”。
在前一場分會議上,關于中國會展企業的資本運作引發了一場爭論:有業界人士認為,會展企業體量小、產品單一,在資本市場處于劣勢。大連北方國際展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展)董事長李瓊在介紹上市后企業的變化時表示,2015年新三板融資將出現一個活躍期。爭論雙方給會展業拋出一個“無解”的問題。
長期以來,主辦方和參展商之間被稱作甲方、乙方的相互依存關系,但彼此之間有著太多的“恩怨情仇”。這其中,作為甲方的參展商總是期望作為乙方的主辦方在展會期間給予更多支持,乙方也希望做到有求必應。
對此,第二場分會議的主持人——國家會議中心副總經理許鋒積極調動中外嘉賓參與討論,他們給出了各自不同的答案。其中,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總經理趙慰平表示,根據國情的不同,乙方需轉變服務意識。
為期兩天的“CEFCO 2015”筵席已散去,但關于中國會展業的話題仍在繼續。于是,與會的中外巨頭們相約2016年在寧夏銀川召開的CEFCO再聚。
明年,中國會展市場又將出現怎樣的變數?我們拭目以待。
2014中國會展業仍活力不減,特別是展覽業呈現難得的繁榮,北上廣深蓉都可謂心滿意足。隨著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的開業,和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服務接待APEC會議,更是讓國人意氣風發。
實事求是地說,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會議和展覽數量、組織水平和項目質量都取得大幅進步。
盡管,2012年12月,中央的一系列措施抑制了大規模的不必要政府會議和政府主導展覽項目,公款消費以及因此引起的政府會議支出下降迅猛,當初業內甚至擔心這些措施會對會展業造成消極影響。但事實證明,這種擔憂非但不必要,而且還有意料之外的好處——迫使政府收起那只習慣了大手大腳花錢的手,開始敬畏媒體和公眾了,將屬于市場的交給市場。
然而,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更新頻率與市場需求,會展業似乎無法阻止新鮮血液的進入。
一步之遙
表面的繁榮,并不能保證可持續的發展加速度。況且,這繁榮,經不住資本的拷問:人均收入如何,人均利潤如何,投入產出比如何?2013年會展業產值估計是3870億元,約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0.68%。比較一下,2013年國內旅游收入就達到了2.63萬億元(不含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諸君也許立馬會說,這么比較有意義嗎?是的,如果單純比較產值和占全國GDP的比重,旅游業和會展業不是一個量級的,因此,會展業似乎永遠上不了頭條。但不妨看看背后驅動各自發展的力量。
在會展業,無論是展覽主辦和會展場館方面,國有企業都擔當著老大的角色,會議產業鏈上民營企業較為活躍,但普遍散而小,做得有規模的還是那些國有企業。與政府關系緊密的社團、事業單位作為會展主辦方,辦會辦展方式仍然具有典型的政府味道。
相對于旅游業,僅由旅游局這個單一機構來管理不同,各地的會展業主管部門常常有貿促機構、會展辦、商務局、旅游局四個“婆婆”,這四個角色不是互相博弈,就是懶政。
會展業有幾個上市公司?但旅游概念的上市公司又是多少家呢?旅游業吸引了眾多社會資本,而社會資本卻不愿進入會展業,不僅僅是因為投資回報低,這里面還有一個準入的問題。
因此,會展業與旅游業的差距,絕不只是產值、稅收、創造工作機會這三個關鍵指標上的一步之遙。
太陽照常升起
會展業存在著小富即安的心理,這跟國企的角色有很大干系。做好了是應該的,但卻缺少令人值得為之奮斗的激勵機制;做不好就要追究最高層和經營團隊的責任,這勢必造成國企領導回避風險以免出錯的蝸牛心態。因創新就要冒一定風險,于是乎,創新只能成為一句“高調”的口頭禪。只有具有企業家精神,才能驅動企業成長。
而社團、事業單位則把持著寶貴的資源,行事方式同樣過于謹慎,沒有開放的胸懷,缺少把項目做大做強的意愿。
市場競爭不充分,還有一個原因是政府始終舍不得松開那只手,政府依然過度參與,市場機制未能發揮決定性作用,社會資本進入存在障礙。
在服務業,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12月10日,《中國貿易報·會展周刊》的“會展大咖秀”欄目沙克仲的一篇文章:“會展‘老大’們還缺什么”,對主辦方提出了質疑:“我們展位供不應求,我們不差錢,中國是個大市場,老外不敢不來,你不來有別人來。我們的一些展會主辦方仍然一如既往地‘自信’和沾沾自喜。我們的一些‘老大’們不缺‘自信’,缺的是扎根在骨子里的服務意識。”
民營、外資會展企業也在發展,但總體而言大家“相安無事”,沒必要你爭我斗,也就少了一股銳氣,沒有了并購、重組、重大投資,更想不到要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務質量。2014年,除大連北方國際展覽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海大虹橋國家會展中心落成、APEC會議在北京舉辦,會展業里讓人們津津樂道的重話題實在不多。
陽光燦爛的日子
10月底,阿里巴巴推出新獨立航旅品牌“去啊”;百度也投資了去哪兒網。10月22日,阿里巴巴等四家投資方對快的打車完成B輪投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12月9日,滴滴打車宣布獲得D輪融資,規模超過7億美元,其投資方之一為騰訊。12月17日,百度與全球打車軟件鼻祖Uber簽署戰略合作及投資協議,百度付出的金額估計是6億美元。
12月15日,專攻出境旅游的途牛旅游網宣布與弘毅投資、京東商城、攜程旗下子公司“攜程投資”以及途牛首席執行官與首席運營官簽訂股權認購協議,途牛將向上述投資者出售1.48億美元的新發行股份。
為何陽光照不到會展業這個領域?真的是因為會展業總的盤子太小?筆者不認為會展業總產值不夠大,但遺憾之處在于中國缺少美國那么一個權威的定期發布的會議業統計報告。筆者贊同某位會議場地預定和注冊服務網絡公司總裁的說法:會展業的從業人員相對而言不愛學習新技術,對移動互聯網等新生事物缺乏足夠的熱情和興趣,缺少緊迫感。
如內部變革一時半會兒不能發生,那就借助于外部力量。都說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過后寸草不生,但大樹底下也是好乘涼啊。目前,BAT正在布局商用WiFi,后者被視為又一大移動互聯網流量入口,甚至被稱為“入口中的入口”。商用WiFi市場主要分商場、餐廳等固定場所和公交等交通工具。
細想之,作為商用WiFi的主力市場之一,酒店、會議中心、展覽場館等固定場所,全國一年下來接待多少人次?酒店訂房,差旅涉及到的機票、高鐵車票、出租車、娛樂、餐飲,會展需要的印刷服務、小禮品,這市場得多大!
如BAT進入,會展業將面臨又一次洗牌?拭目以待!
]]>廣州2015年1月27日電 /美通社/ — 由廣州聞信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舉辦的年度LED行業品牌盛會 –“廣州國際LED暨LED照明展”,自2015年起整體搬遷到上海舉行,廣州將不再舉辦。
全球最大LED暨LED照明展搬至上海
“第十一屆廣州國際LED暨LED照明展(上海站)”將于2015年9月16-19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展會預設7大展館,8萬平方米,將匯聚近1,200家海內外企業同臺競技,展示覆蓋LED照明、LED顯示屏、LED廣告光源、LED封裝、LED芯片、及 LED設備等為一體的最完整LED產業鏈。截至2014年12月31日,距展會開幕9個月,已有550多家行業精英搶訂近六成展位。
自大會宣布搬遷上海,便得到聯建、洲明、艾比森、雷曼、國星、麗晶、中正零度、宜美、路升、乾照、華燦、美卡樂、利亞德、金立翔、明微等行業知名企業踴躍支持加入;銳拓、邁銳、易事達、德賽、強力巨彩、新亞勝、德彩、雷凌等企業甚至擴大原有展位面積,以充分展示公司的品牌實力。行業龍頭企業紛紛進駐上海,將大格局呈現全球LED產業發展版圖,為業界注入新思維、新活力。
2014第十屆廣州國際LED展現場盛況
“明年將是我們連續第十年參加LED CHINA,展會水平每年提升,客戶質量不斷更上一個臺階,都是我們一直參展的理由。展會明年在上海舉辦,我們非常看好,相信LED CHINA是展示行業內企業最好的舞臺!”艾比森市場部經理張海石先生表示。
其中,眾多上市公司將爭先在會上發布各年度新品,如:雷曼光電的LED磁冷/風冷路燈、LED球形顯示屏;國星光電推出的T5系列LED無影支架燈;聯建光電將展示備受矚目的V€€Me屏;洲明科技的I-Smart/Shark系列路燈、UTV系列高清屏;艾比森重磅發布U2小間距LED屏,及超薄系列LED筒燈;同時,觀眾還將看到華燦光電高密、高亮的“熠”“€€”“燦”系列LED芯片;乾照光電的LED外延片、芯片等核心技術等等。
“選擇上海,是因為其極高的國際知名度及巨大的LED市場輻射力,將吸引更多高素質的全球買家資源,為展商帶來更多商業機會。相信憑借LED CHINA積淀十年的成效與實力,以及UBM集團在上海的主場優勢和國際影響力,展會搬遷至上海將引領展商乃至整個行業創造更多新商機,締造新局面。”廣州聞信展覽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唐濤先生表示。
展會同期將舉辦“第十一屆廣州國際LED照明展(上海站)”及“第十三屆廣州國際廣告標識展(上海站)”,全方位滿足上、中、下游產業鏈的采購需求,預計屆時將有90,000名海內外專業買家和觀眾蒞臨采購、參觀。
內容摘要:?位于虹橋商務區的國家會展中心將于今年全面投入運營,屆時上海全市展覽面積將達100萬平方米,位列世界第一。 一座城市有如此多的展覽館,會否導致同城大戰,從而影響上海走向國……
位于虹橋商務區的國家會展中心將于今年全面投入運營,屆時上海全市展覽面積將達100萬平方米,位列世界第一。
一座城市有如此多的展覽館,會否導致“同城大戰”,從而影響上海走向國際會展之都?
國家會展中心來了
近年來,上海會展業無論是展覽數量還是展覽面積,在國內各大城市中都居于首位,在世界主要會展城市中也名列前茅。2014年,上海全年共舉辦展覽會755個,相比2013年增長了3.27%。
在上海各大展覽館中,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堪稱業界翹楚。它的規模、辦展數量、展覽質量都是上海乃至全國最好的。然而,今年新國際博覽中心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國家會展中心來了。
國展中心位于虹橋商務區核心區西部,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建筑單體和面積最大的會展綜合體。與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相比,國展中心40萬平方米的室內展覽面積,是其面積的2倍。
在如今的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展覽業也在轉型中,浦東與浦西兩大會展中心會否出現“有館無展”現象?
對此,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會長陳先進表示,在開始階段,虹橋的國展中心會對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會產生一些影響,博覽中心的項目總規模數會有所減少,但是影響的時間應該不會長。“因為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的場館服務非常規范,品牌知名度高,已經有了固定客戶群。另一方面,國際會展業的重心正在加速東移,上海的展覽總量還會上升。‘有館無展’現象是不太可能出現的。未來,兩大館將互相補充,在競爭中相互合作,攜手平穩發展。”
兩大展館運營方式不同
一個令業界擔心的問題是,上海兩大會展中心會不會因為競爭,導致“同質化”。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但是基于國家會展中心和新國際博覽中心不同的運營模式,兩者所辦展會“撞車”概率不會太高。從目前安排來看,今后國家會展中心既是場館出租方,又是展覽會項目的組織方,因此會有許多自辦展覽。而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的運營模式截然不同,作為中德合資合營的第一家展覽中心,博覽中心只作為場館的出租方,并不擔任項目的組織,由此間接避免了“同質化”問題。
事實上,很多國外展商更關心上海展覽業的開放問題。國家會展中心既出租場館,又自己辦展,如何確保展覽項目的公平公正?對此,法國巴黎會展中心總經理雷諾給出了好辦法。“當法國巴黎會展中心遇到自辦展項目與其他租館方項目主題等相同時,場館方優先考慮讓對方先進入展覽,這樣做后對場館方的影響更好,生意也更紅火。”
虛擬會展能否取代實體展覽
其實,不管是國家會展中心,還是新國際博覽中心,還面臨一個共同的挑戰者,那就是互聯網。
面對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新技術,虛擬會展是否取代實體會展?這又是一個觸動業界神經的話題。騰訊上海總經理張立軍認為,移動互聯網在會展業中的運用是會展業一次新的革命,將為會展業的發展帶來新動力,“永不落幕”虛擬會展的出現及發展是必然趨勢。
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副會長龔維剛則認為,虛擬會展的局限性非常明顯,因此不可能代替實體會展。“兩者之間應該是互相補充的關系。像價格并不高昂的消費品類展覽,能夠在虛擬會展上亮一亮相。與工業相關的建材或者是高科技的電子產品,出現在虛擬會展上就產生不了影響力。利用互聯網,確實能擴大虛擬會展的市場,虛擬會展也有可能是未來會展業的發展方向,但是與此相比,傳統實體會展業的可信度更高。” (來源:解放日報)
編者按:中國民營會展企業已步入資本并購與資源整合的軌道。但長期以來,由于民營會展企業一貫低調的行事風格,會展業表面仍風平浪靜。民營會展企業的前景似乎看上去并沒有那么樂觀。
]]>
■支持者:此舉回歸車展本身,倡導文明辦展。取消車模很正確,不知道去看車還是看人,現在家庭買車都想全家一起去,孩子看見那些暴露的車模,家長真的擔心。
■反對者:怕車模穿著暴露就取消車模,這叫因噎廢食,是因循守舊的懶政行為,表明管理無能。
■模特從業者:車展穿什么都是展商決定的,誰愿意穿著暴露呢?可是穿得越少賺得越多;作為一個真正的車模,我從參加車展到現在從來沒有穿過一件暴露的衣服,我們辛辛苦苦掙錢,憑什么讓我們背黑鍋?
國內車展中車模穿著暴露、動作媚俗屢遭詬病,上海車展組委會近日表示,今年車展不排除取消模特。
這一消息一經傳出,便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一些網民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表示反對。
車模是去是留在征集意見
上海車展主辦方國展公司副總裁王蕾10日回應說:“為了回歸車展本義,確實正在考慮采取相關措施,不排除取消模特,目前還在征集各方意見階段。”
有業內人士評價說,最好明星、演出都取消,各家車展都應該這樣,還大家一個清靜的車展!
在一些網絡搜索引擎,有關“取消車模”的新聞連篇累牘;在某知名社交平臺,相關話題的閱讀量猛增,數萬名網友參與了討論。
車展成為穿著暴露車模的“肉市”,是近幾年開始的。身著“大尺度”服裝的車模成為展車的賣點,甚至出現幾乎“半裸”的車模,讓一些參觀者“不好意思看”。與變化不大的車型相比,衣不蔽體的“美女”確實吸引了更多目光。
“人們拿著‘長槍短炮’在車模面前爭相拍照。”長春一家國際品牌汽車銷售經理李文鑫說,衣著暴露的車模展臺總是擠滿了人,“一些人是沖著車模來的,他們對車輛本身并不感興趣。”
展商稱此舉是回歸主題
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國內具備一定規模的車展有數十個。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車展,已經成為當地每年的“大事件”。一方面,車模穿著暴露等問題屢遭社會詬病;另一方面,車模吸引了大量觀眾,也為車展增加了管理難度。
取消車模會有什么影響?據長春一家車企員工介紹,一般來說,廠商會根據汽車價位聘請不同出場費的車模,知名度高的出場費可達10萬元以上,而普通車模也就幾千元,學生模特更少。很多廠商一次車展花在車模身上的費用少則十幾萬元,多則上百萬元。
上海車展或將取消車模的消息也引起外媒關注,有的認為此舉可能會影響門票銷售。但在采訪中,一些展商并不擔心這一點。他們說,取消車模沒準能過濾掉“只看美女不看車”的觀眾,凸顯真正的購車者,同時減少大量人流帶來的安全隱患。
長春利星行(奔馳)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銷售主管單文超認為,取消車模展示,可以留下真正懂車、愛車的人。更重要的是,車展可以回歸其真正的主題——車。
建議規范車模表演行為
車模應該展示什么?據了解,歐美等國家舉辦的國際知名車展上,車企聘請的模特大部分都經過職業訓練,有著較高專業素質和人文素養,有的還能在車展上表演小提琴、鋼琴,其穿著落落大方,盡可能與所展示的車輛保持同樣風格。很少有國內車展中“肉隱肉現”、“波濤洶涌”的情景。
吉林省汽車協會理事王巍表示,車展聘請車模配合展示車輛符合國際慣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車企產品展示。但國內一些車展卻“變味了”,有的車模衣著暴露,以此吸引眼球,拉低了觀眾的審美情趣,同時也給車展主辦方帶來輿論壓力,不利于汽車展商推廣產品。
對于“車展取消車模”一說,專家也認為值得商榷。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延琪認為,上海車展擬取消車模展示,固然可以起到為車展正名的效果,但重要的是展商和車企要轉變觀念,學習國際先進經驗,提升車展內容,對車模進行正確引導。
王延琪表示,縱觀國際知名車展,首先汽車產業的新技術、新車型、新理念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其次各國別具特色的汽車文化也是展示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這當中透露的更有一個城市乃至國家在汽車領域的軟實力展出。
專家建議,我國車展組織者一方面要尋找更加有文化內涵的展示點,如車型背后的設計理念,汽車廠家演進發展的變革故事等;另一方面,對車模加以規范,對其表演行為予以約束,讓車模回歸輔助車展的作用。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9日訊(記者 朱津津)今日,上海車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濟網記者證實,2015年上海國際車展將一律取消汽車模特展示。
國家會展中心全景。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圖